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一頭連著減污,一頭連著降碳。“無廢城市”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,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,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,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,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。
為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近日,湖北省生態環境廳、湖北省發改委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《湖北省“無廢城市”建設三年行動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提出,針對固體廢物管理突出問題,按照優先源頭減量、充分資源利用、全過程無害化原則,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,提升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能力。
《方案》明確,2023年,武漢市、黃石市、宜昌市和襄陽市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,省級“無廢城市”建設試點城市印發實施方案,有序啟動“無廢城市”建設。2024年,重點實施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示范引領工程和“無廢細胞”工程。2025年,重點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,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,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,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增強。持續推動發揮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,“無廢”理念獲得廣泛認同。
《方案》提出了八大項、17小項主要任務,圍繞大宗工業固體廢物、農村固體廢物、城市建筑垃圾、生活源固體廢物、危險廢物、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方面,系統謀劃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工作。
其中在工業領域,《方案》明確,推動鋼鐵、水泥、玻璃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等重點行業全流程清潔化、循環化、低碳化技術改造,提升焦化、煤化工、工業鍋爐、工業爐窯等重點領域和園區清潔化利用水平;加快大宗工業固廢高效利用,聚焦冶煉渣、粉煤灰、工業副產石膏、尾礦等大宗工業固廢,推進在有價組分提取、建材生產、生態修復等領域資源化利用產業鏈,推動大宗工業固廢規?;?。
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,《方案》提出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,健全再生資源回利用體系,加強塑料污染治理。完善垃圾分類投放、分類收集、分類運輸與分類處置體系,到2025年,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,縣(市)建成區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不低于50%,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%以上;推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企業延伸產品產業鏈,促進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。完善可回收物收運系統,合理布局建設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和集散市場;限制生產、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、塑料餐具等,擴大可降解塑料產品應用范圍。推進快遞包裝材料源頭減量,提升快遞包裝產品規范化水平,減少電商快件二次包裝。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,推廣可循環綠色包裝應用,在武漢市、鄂州市、恩施州開展可循環、可折疊包裝產品應用試點。
建筑垃圾和危險廢物方面,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活動,開展星級綠色建筑項目示范、綠色建筑集中區示范和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示范工作,到2025年,全省城鎮新建建筑100%執行綠色建筑標準;促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企業規?;l展、專業化運營。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定期發布危險廢物相關信息,科學引導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發展。開展鋼鐵冶煉等工業爐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試點,推進集中處置焚燒產生的爐渣和飛灰。
《方案》還提出,提高固體廢物綜合處置能力。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,鼓勵毗鄰市縣、鄉鎮共建共享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。全面提升垃圾焚燒處理能力,開展既有焚燒處理設施提標改造,減少生活垃圾填埋處理。到2025年,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%,生活垃圾焚燒(含水泥窯)占比達到80%以上。發揮環境基礎設施協同處置功能,穩步推進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銜接的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,推動市政污泥處置與垃圾焚燒有效銜接。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,采取固定與移動相結合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理設施建設模式,實現就地就近綜合回收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