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4日,西安市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,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惠軍民,市城管局副局長張國立,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向軍出席,介紹西安市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有關情況。

據了解,2022年4月24日,西安市成功入選 “十四五”時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名單,在《西安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》明確提出要“打造‘無廢城市’”。穩步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對于加強西安市生態文明建設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、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惠軍民介紹,“無廢城市”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,“無廢”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,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,而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,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,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,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。
結合西安市實際情況,研究編制了《西安市“十四五”時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實施方案》。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、年度任務和責任部門。實施方案設定了54項建設指標體系,涵蓋固體廢物源頭減量、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、固體廢物最終處置、群眾獲得感、保障能力5個方面;明確了以一般工業固廢、農業廢棄物、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、危險廢物為重點,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、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等六大重點任務。
降低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壓力
推進企業固廢精細化管理,到2025年,實現固廢相關企業申報登記全覆蓋,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限值為0.165噸/萬元,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的工業企業占比達到60%,力爭創建國家和省級綠色工廠累計60家以上,開展綠色工廠建設的企業占比達到3.62%,開展“綠色園區”建設的工業園區達到3家,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9%,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%以上(含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)。
提升主要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
大力發展綠色農業,到2025年,認證綠色食品、有機農產品數量不少于22種,化學農藥畝均施用量下降至0.23kg/畝,化學肥料畝均施用量下降至38.5kg/畝,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%以上,農膜回收率達到85%以上,農村廁所糞污基本得到無害化處理。
促進生活源固體廢物減量化、資源化
完善收集轉運設施,提高生活垃圾回收效率,力爭到2025年,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%,生活垃圾實現有效治理的自然村比例達到99%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%,再生資源回收增長量和增長率分別達到300萬噸和21.5%,城鎮污泥處置規模達到0.4萬噸/日,累計創建各類“無廢細胞”項目200個以上。
大力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
推進綠色建筑建設,加快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建設,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,持續強化建筑垃圾違規亂象治理。到2025年,全市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100%,建成超低能耗建筑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以上,建筑垃圾(拆除垃圾)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%以上。
推動危險廢物源頭防控
落實危險廢物源頭防控措施,完善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清單,優化醫療機構分類收集與處置體系,健全生活源危險廢物收集體系,落實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考核制度。到2025年,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考核抽查合格率達到100%。
打造西安無廢新模式
引導各開發區的工業園區、大型企業集團建設“無廢園區”“無廢工廠”;發揮西安科教基地資源,創建“無廢高校”;圍繞西安旅游產業發展布局,結合“無廢酒店”“無廢餐廳”建設,促進游客綠色出行;實施“無廢物流”工程,推進西安—咸陽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。
惠軍民介紹,目前已成立由25個市級相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、各開發區管委會為成員單位的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工作領導小組,下設辦公室在市生態環境局,通過加強工作調度,定期開展工作推進會,強化考核評估,穩步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工作。